close
提前半個小時離開了教室,其實那門研究方法看起來似乎沒甚麼必要繼續聽下去,老師的教學方式不適合自己。
每次的返鄉都是開心又期待的,可以回到家看看家人的近況,也可以和一些老朋友一起坐在榕樹下喝著自己習慣的
咖啡一起打屁聊天,一切都那麼的輕鬆自在。當然,想起社會的弱勢族群,不免得要感謝家人給予的這些物質生活。
我自認不是個奢華的人,但也不能說是個十分節儉的生活習慣,但量力為出是我的消費原則。
在國道客運的車上望著遠方的景物不段的消逝,也如人生一般,從出生到現在的景物。
小時候,我曾經問爸爸媽媽,為什麼人死了不能以另一種精神型式轉移到別人心裡呢?
爸爸媽媽一直無法理解我的問題,我也遲遲無法解釋清楚,我到底想的是甚麼。
這個疑問直到我現在終於有了個大略的雛型,為什麼,為什麼人們死去之後不能用另一個身體軀殼繼續活下去呢?
在我童年的想法中,人的精神與記憶是和身軀分離的,並可以抽換的。
直到我長大了,
我終於理解,人和軀體是密布可分與不可替代的,人死了,精神與記憶會一併逝去,無法抽離,以另一種形式繼續
活下去;那麼,在其他人的心裡,人死了,那這個人去哪了?
看過很多種講法,我個人認為,最合理的解釋莫過於「以另一種形式存活在每個人的心裡」,
這個人已經不存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之中了,但每當特殊的紀念日或是聚會時,你將會想起過去與這個人的有關記憶,
這些記憶已經不會在更新了,但卻歷歷在目。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