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慢跑訓練,通常是針對馬拉松訓練的
俗稱LSD(Long Slow Distance)
在訓練菜單中,通常會開一個禮拜一次LSD的訓練

舉例來說,對於一個馬拉松選手(全馬42.195公里)
不可能每次或每週練習一次馬拉松
因為跑過的人都知道,一趟馬拉松下來對身體元氣其實很傷
這時以LSD訓練他的心肺能力,以及讓身體習慣處於長程跑步的狀態
LSD的要訣就是距離長(約20公里)速度慢(1km要維持在5~6分鐘以上)
跑的時候有點喘但還能說話
我相信你10公里跑43分鐘,速度的確很快,但無法輕鬆說話,對吧?
對依我的經驗,你在跑的時候,大概兩公里後身體就漸漸熱起來
而且會越跑越順,是吧?
因為我大學時也是選手...

至於你所謂的快跑訓練,那是屬於間歇跑的一種
例如說
200m(速度維持在30秒內)15趟
300m(速度維持在48秒內)10趟
400m(速度維持在72秒內)10趟
1000m(速度維持在3分半內)5趟
這些都是間歇跑的訓練項目
依據你專攻的項目,會有適合的訓練
我以前雖然是專攻1500m,練200m或300m間歇跑是家常便飯
但有時教練也會開1000m間歇跑的菜單
目的是訓練肌肉在缺氧狀況下的適應力
因為在比賽中,肌肉通常會處於無氧的狀況
舉例來說好了
一場5000m的比賽,一個有練過間歇跑和一個沒練過間歇跑的選手
前4000m速度可能都差不多
但是最後1000m時M,有練過間歇跑的選手通常會佔上風
因為他的肌肉在無氧狀態時還能擠出更多的力量出來
練間歇跑,對於速度的提升非常有幫助
但是...很累就是了

我的建議是
如果你專攻10000m的話,在比賽前三~四個月開始
(假設一個禮拜練習5~6次)
最好每個禮拜練習兩次間歇訓練,一次重量訓練(重量訓練可以選擇在慢跑後做)
其餘的三天,依照你的速度去練習10000m
但切記,間歇跑要與慢跑分開
我記得我以前大專盃前的菜單
通常是
禮拜一 長跑(要拼速度的)
禮拜二 200~400m間歇跑
禮拜三 慢跑(類似LSD跑法)
禮拜四 1000m間歇跑
禮拜五 基本動作+重量訓練
禮拜六 長跑(要拼速度的)或休息
禮拜天 休息(但通常都會自動去慢跑與拉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akemylif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