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攝影,眾說紛紜,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觀點與想法,除了批評外我想多數人的想法並沒有對錯,只是
在於個人在這條路上所見的風景不同而延伸出不同的見解罷了;你有你的,那麼今天就來說說我的見解。
談到攝影,最常聽到的不外乎是器材決定論或是腦子優先這先論點,今天要談的也不外乎如此,應該說,
進行任何一件事情都必免不了「器材」與「腦子」的激辯。
本篇將分為三個章節,依序為「器材」、「技術」、「想法」,我想這三點應該可以涵蓋不少初學者或是
遇到一些障礙的拍攝者的問題。
以下我將會以我自身的經驗為例。

首先討論到「器材」,不瞞您說,我接觸到的第一台相機是Sony W50,接著是Benq C850,
再來的單眼我就不想多說了,確實,器材在攝影的過程中與結果有著很大的關鍵性因素,
好的器材讓拍攝過程事半功倍,也可以彌補拍攝者的不足,但最終機器還是有其限制的。
有甚麼器材做甚麼事情,是我在這些年來的理解,
器材的等級將會決定著使用場合,某些場合,你用手機或者是相機,基本上差異不會太大,
某些場合,基本上手機可以不用拿出來比了,這是一個雞腿比LP的概念。
多數人天生都不是含著金湯匙出生,可想而知手邊的器材也不會好到哪裡去,
俗話說有多少錢做多少事,拍照也是,有甚麼器材就拍那些環境,重點在於
「發揮手上那台相機的最大價值」,無論你是拿手機也好單眼也罷,只要能善用手上那台相機,
那麼就夠了。
器材這一點我沒辦法討論太多,我一向不是個追求器材的人,攝影也好單車也罷。

技術,技術這問題我開頭想先強調技術的重要性。
攝影是創作也可以是工作,或者只是記錄等等之類的功用,但做任何事情,「技術」充其量只是讓達成目的時的基本功,
沒有技術,創作等等時他將成為你的絆腳石,有了技術障礙,你就沒辦法透過相機發揮你100%的想法。
等到你克服了技術障礙後,畫面與想法往往都已相去甚遠,回不去了。
在攝影裏頭的基本技術可分為「相機操作」與「構圖」,
首先我推薦閱讀工具書,當沒有人可以尋求幫助時,閱讀工具書是最好的方式,有時候問人也不一定就是對的,
任何領域都充滿著自我主觀論調強烈的人,很有可能他回答你的答案是錯誤的但卻不自知。
我學習相機操作的技術幾乎都是透過工具書的,坊間不用說,多到眼花撩亂,說實在你買一本就夠了,前提是這一本
的說明講解方式你能夠理解。可能是我自幾天生駑鈍,當初在拿相機前花了不少時間將圖書館的攝影工具書都閱讀完畢,
才有辦法掌握基本的相機原理(光圈、快門、感光度等等)。
工具書是一種方式,當然拍的過程中學習也不錯,但效果慢,個人認為,還是以閱讀工具書最快,
一本看不懂,可以多翻幾本,翻一次不懂,看第二次講解會慢慢理解,當我看完整個圖書館攝影藏書之後,
這些觀念自然而然牢記腦海。
不要排斥學技術,因為他是攝影的基本,沒有技術,那麼其他兩項「想法、器材」都無用武之地了。

構圖這部分,基本上可以從兩個地方去著手,一是工具書與攝影集,二是看展與講座,
從工具書,你將會學到最基本的構圖觀念,這些構圖觀念在剛開始很重要,雖然基本,但卻會對
未來的拍攝有著顯著的影響。起初學習構圖時都是從「模仿」開始,閱讀的工具書與攝影集之後,
自然在看到類似的場景會嘗試去臨摹,這是好事。透過臨摹,你可以更快地掌握構圖的方式與應用。
當基本的構圖觀念都了解透徹之後,你可以開時嘗試跳出構圖理論的框架,嘗試去創造自己的構圖想法。
畢竟你對構圖觀念已經有了個基礎了,相信跳出原本的框架,能夠創作出有個人特色但又不失協調性的照片。
書上的構圖概念都很千遍一律,所以,你需要開始去看展與攝影集,看看別人是如何創作的,
透過作者的理念講解開始著手去嘗試自己的構圖模式。
構圖這方面有些時候會牽扯到一些色彩學的問題,更深的部分可以去參閱色彩學相關的書籍。

想法是我認為攝影中最難培養的東西,也是最難去學習的。
想法的培養牽扯到個人心中思考很多層面,想法通常得透過個人的知識基模與人生歷練去著手,
知識基模與人生歷練對創作會有很大的影響。
培養想法的第一步是「觀察力」,對周遭的事物保持著好奇心與敏銳度,盡可能的去觀察周遭人事物,
你想記錄甚麼、想到甚麼到最後想拍下甚麼畫面。
想法的培養一部分我覺得需要依靠器材去輔助,「固定焦距的鏡頭」,能夠侷限你的視角,
你必須要在特定的視角,去表現你的想法,較不會因為焦段的任意變化,稀釋掉所想表達的想法。
想法是攝影中作為最難學習的部分,透過構圖與技術的純熟,才有辦法直覺的透過相機去完成一張創作。
拍攝任何東西,都要有自己的想法,要不然,最後的成果和他人的沒有太大差別。


今日簡單敘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akemylif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