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2029.JPG
東北季風的到來伴隨著鋒面,於是期中考完也沒得出門去,除了那天傍晚淋著雨跑出門跑水南機場外,接下來的幾天,下雨還是下雨。
今天想談的是關於一些綠色議題,什麼啟發了我打這篇文章?從一部紀錄片「帶水雲」由黃信堯導演拍攝。
這部紀錄片的主軸是紀錄雲林口湖鄉地層下陷的狀況,裡面並沒有探討到原因和政策,因為導演說過了,那些東西太過艱深復雜,
一部短短的紀錄片無法容下那麼多東西,會模糊焦點,所以他決定就以他的專業用影像去紀錄雲林口湖鄉地層下陷的一切。
今天要說的也不是介紹電影,而是關於都市人的兩三事。
我們長期習慣於這種便利性的生活,習慣活在水泥森林裡,以致每每前往深山時會驚嘆大自然的壯闊,孰不知只是我們世面狹窄,
而這種因素使得我們長期對於環境保育漠不關心,因為我們看不到,看不到人們的行為改變了環鏡多少?
就算透過記錄片的觀察,經過人們的眼中似乎又不是那麼一回事...... 畢竟,那對於他們來說還是太過遙遠。
人們總認為,"那些災害還來我們太遠",輪不到我去操心,就算我去操心,又能改變現況什麼?
綜觀而言,我們都早被文明生活給宰制,享受物質生活的同時已不會去在意眼不見的氣候變遷、環境汙染等等。
反正淹水了,就幹譙政府無能、下台,淹完了趕緊拿把尺量看看牆壁的水痕是否到達領取補助的標準,
環境汙染了,沒關係,我只是後端的使用者,環境汙染的責任都是那些前端製造者的責任!與我無關!我只是消費者而已。
現代人就是如此,使得製造環境汙染的、破壞生態平衡的企業總是在銀光幕前理直氣壯的說沒有他們台灣會有今天?
長久的莫視、無關己事的態度造就了今天的台灣......

要看到環境的變遷需要多久的觀察?我只能說,不是一天兩天,也不是一個禮拜兩個禮拜,短則半年,長的話數十年都有可能,
每當騎著單車經過熟悉的海岸線,南台南的黃金海岸、北區的鹿耳門溪都是最好的觀察地點,從高二開始騎單車經過這些地點,
到高中畢業再到大學即將畢業,海岸線的倒退、被侵蝕的路基,依依被補上難看冷漠並帶有距離感的肉粽,黃金海岸是因為安平商港所造成的
途堤效應,導致海岸線的直接流失,從以前熱門的踏浪景點以佈滿成堆的肉粽,每到颱風季節時浪花一陣一陣的打到道路上......
台南這部分的海岸線已經缺少潮間帶的緩衝,直接開始侵蝕台17線的路基。
而鹿耳門那裡更不用說了,台鹼廠遺址造成此處嚴重的戴奧辛汙染,導致鹿耳門整區無法坐漁塭養殖等等,當地區民血液中戴奧辛含量幾乎都破表,
戴奧辛的致癌率很高......  最近幾個月又發現七股台61線部分橋墩路基使用爐渣充填,爐渣含有高含量的重金屬和戴奧辛,經過雨水、海水的沖刷直接流入
當地土壤、外海,偏偏台灣西部的海產幾乎都是從這些地方來的,在人們製造汙染的同時,最後還是回到自己身上啊......

談了這些,只是想要表達要讓人們裡解"環境保育"的概念,除非實地的探訪或長期的關注,才有可能引起共鳴,
記錄片也許可以喚起當場的某些人,但效果還是有限,雖然那些導演總認為,能夠讓一個人引起夠鳴就夠了,
但我想,環境保育的觀念只引起一個人的共鳴是不夠的,只是,要引起多數人的共鳴時在是很難,
除非哪天六輕建在台北裡或是國光建在人口密集區,直到那一天才可能喚起全民的環境保育意識,
但想也知道是天方夜譚,台灣的選舉制度下在上位者根本不可能這樣幹,買票都來不及了。
同時,我也希望在我的通識大班裡的180位學生,多少可以因為這兩次播放的紀錄片(帶水雲、沈沒之島)引起一些共鳴,
而不是看過了雲淡風清。

在老師的通識班級當了將近三年的助教,看了數十部紀錄片,有些重複看了三年,每一次的想法都不一樣,
每一學期學生的素質也差很多,有些學其同學問的問題真的很有深度,而有些學期的同學連個像樣的問題都問不出來,
也不能說甚麼,畢竟台灣的教育本來就是唯有讀書高。 

arrow
arrow

    shakemylif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